《吉林化工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团结奋进 求是创新 奋力开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征程

摘要:团结奋进 求是创新 奋力开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征程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 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改革发展和内涵建设,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进步,学校事业呈现出昂扬向上的生动局面。   (一)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 积极开展教育改革思想大讨论活动,转型发展观念先行。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改革发展、内涵建设、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四个专题,邀请著名专家黄达人、李廉水等做报告,学习讨论与座谈交流并举,全校上下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等方面统一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明确了思路。   —— 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学校申报的“装备制造类专业集群转型”通过中期检查。根据吉林省“双高”建设和“分类管理”工作部署,学校办学类型定位由教学型调整为应用型,申报了整体转型改革试点,编制上报学校转型发展年度报告和转型发展案例。产教融合项目“工程应用实践基地”建设获中央预算内投资 7850 万元,已划拨到学校,地方配套资金占中央投资 60%正在积极争取。   —— 教学单位目标管理逐步深化。形成了目标任务下达和评价机制,促进了教学单位目标任务的落实。   —— 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起草绩效工资分配实施办法等 9 份改革文件,为实现全员绩效考核、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校城融合发展起步良好。研究制定了学校关于校城融合发展工作的实施方案,在首届吉林市校城融合发展论坛系列活动中取得佳绩。   —— 更名大学工作持续推进。学校更名工作纳入吉林省院校设置“十三五”规划,并在教育部备案。   (二)教育教学工作开创新局面   —— 科学谋划新时期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功召开 2017 年教学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努力培养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实施意见》,即“1131 方案”,为新时期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谋划了顶层设计。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再获新突破。制药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现场考查,达到预期效果。   —— —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持续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评选校级高水平专业 A 类 5 个、B 类 2 个,校级品牌专业 10 个、特色专业 10 个。2 个专业参加吉林省专业评价,8 个专业完成校内自评。高职专业由 13 个优化为 9 个。评选 5 个校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 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课程和教材建设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大学外语课、公共计算机课教学改革达到预期目标。全年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 4 门、省级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3 门、校级各类网络课程 25 门。评选校级优秀教材奖 11 部。   —— 更加重视教学团队建设。评选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10 个、教学名师 9 人、教学新秀 10 人。组建了名师工作室。教师参加省微课教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奖11 项。   —— 教学研究成效明显。获批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14 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9 项,校企合作综合改革项目 13 项,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25项、高校思政专项课题 22 项,校级课题立项 78 项。   —— 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新进展。50 项国家级、100 项省级、80 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获批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创业培训项目 5 项。新增学生创业团队 262个,公益培训覆盖 3000 人次。学生参加“互联网 +”赛事获省级以上奖项 8 项,省优秀组织奖 2 项。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8 项、三等奖 1项,获省级一等奖 58 项、二等奖 74 项、三等奖 76 项。1 名教师入选教育部创新创业导师库,3 名教师入选省优秀创业导师库。   (三)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 科研项目培育提升计划稳步实施。遴选校内重大科技项目 38 项,投入培育资金 100 万元。   —— 科学研究水平明显提升。年内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省科技厅项目 8 项、省教育厅项目 20项、吉林市项目 24 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 8 项、吉林市科技进步奖 6 项。全年实现科研经费总额 2026 万元,申请专利 68 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697 篇,其中被 SCI、EI 等收录 122 篇,出版学术著作 5 部。   —— “千人计划”专家的领军作用凸显。以“千人”专家杨春才团队为依托,成功举办“新材料 ‘千人计划’ 高峰论坛”。在首届中国吉林市校城融合重大科技项目发布会上,“千人”专家杨春才主持的创新项目获全市排名第一位。   —— 主动融入吉林市科技创新体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教师在吉林市科研立项数、经费资助额度、获奖数位居驻吉高校首位。牵头成立吉林市智能制造及物联网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联合共建吉林市化工助剂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等 6 家研究机构,与吉林化纤集团、吉林市星云化工有限公司等 9 家单位建立协同创新合作。   —— 科研平台、创新团队建设再获佳绩。先进功能有机分子合成及应用重点实验室被批准认定为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科研平台达到 14 个。新增吉林市科技创新团队 13 个。《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和 《大学物理实验》首次被评为吉林省一级期刊。   —— 学科建设再获新进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通过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验收及学位点专项评估。   —— 研究生招生和联合培养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满计划招生 60 人,与吉林大学联合培养 11 人,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 160 人。   (四)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 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引进培养博士教师 22 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正高级 9 人、副高级31 人、中级 27 人。   —— 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政策。获批正高级三级岗位 2 人。入选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 5 人,其中第一层次 1 人、第二层次 1 人、第三层次 3 人。   —— 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形成。赴国内外高校访学研修 22 人,教师参加各类培训 187 人次。   —— 高质量完成第二聘期专业技术和工勤岗位聘任工作。301 名专业技术人员和 14 名工勤人员晋升岗位等级,提高工资待遇。   (五)学生工作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招生就业工作态势良好   —— 学生服务工作体系已经形成。   —— 文明公寓建设成效明显。   —— 加大学生资助力度。减免孤儿和藏族困难学生学费 10 余万元,评定发放学校奖学金 283 万元,落实企业奖学金 22 万元。   —— 主题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志愿者组织工作得到央视报道表扬。学校团委被授予全国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   —— 圆满完成招生就业工作。2017 年录取新生 4282人。校、院、学生三级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形成,2017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87.17%,位居省内高校前列。   (六)国际交流连获新突破   —— 中美合作办学项目首次招生录取 71 人,合作进展顺利。   —— 来华留学生招生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批招收留学生 8 人。   —— 进一步拓宽对外交流渠道。签署校际交流合作协议 6 份,谋划境外友好互访 8 次,选派海外研修教师 9名,选派赴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高校交流学生 33 人。   (七)服务保障坚实有力   —— 运行管理进一步优化。全年获得中央奖补专项资金 1260 万元,中央与地方共建专项资金 1000 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 1041 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 25307.65 万元。资产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加强。   —— 工程应用实践基地大楼建设进展喜人。经过艰苦努力,完成立项、可行性论证审批、原址建筑物拆除等多项复杂工作。   —— 校园建设大踏步推进。体育馆、新建学生公寓投入使用。全年完成办公楼、综合楼、部分学生公寓等 20 余项大型维修改造项目,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   —— 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信息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平安校园建设扎实推进。   (八)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   —— 强化责任意识,落实主体责任。坚持定期议党和专题议党制度。开展了“政治核心”强化、“战斗堡垒”巩固、“先锋模范”培树三个党建工作提升工程。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依托新时代传习所,积极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学习宣传活动。制定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 4 个文件,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推动建立健全校、院、班三级抵御渗透工作机制。   —— 夯实基础,筑牢战斗堡垒。推广“党员导师制”。开展“长白山先锋 -e 支部”平台的应用和功能拓展工作。推动实现“一党委一品牌载体,一支部一特色活动”目标。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不断提升党组织书记的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有效落实“三保障”,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条件。   —— 深化党建引领,凝聚力量促进脱贫攻坚。帮助扶贫村摘掉党建工作“软弱涣散村”的帽子,投入百万资金落实商品鹅养殖等多个项目。   —— 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共选拔任用处科级干部 84 人。全年共发展新党员236 名。   —— 坚持不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出台了 《吉林化工学院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创新“青马工程”育人方式,引进“中成智慧课堂”,深化思政课改革。   —— 强化责任担当,深化巡视整改。巡视反馈的六个方面 26 项整改任务,现已完成 23 项,基本完成 3 项,通过整改制定和修订规章制度 26 个。   —— 坚持标本兼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二、2018 年工作部署   2018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学校第六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关键一年。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为引领,以更名大学和60 年校庆为契机,坚持“育人为本,科研为要,人才为重,特色为先”的办学理念,着力推进综合改革和内涵建设,持续实施“八项战略工程”,加快“竞争力强、影响力广、具有化工优势和鲜明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工科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   全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十一个方面工作。   (一)努力开创新时代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 加强理论武装。坚持党委中心组、教职员工理论学习制度,建好用好“新时代传习所”,继续深入开展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 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学校党委要加强落实主体责任的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   ——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深入推进“五创五强”工程。制定党支部建设标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选树 2-3 个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典型,积极探索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   —— 深入推进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实现“一党委一品牌载体”、“一支部一特色活动”基础上,重点选树扶持 1-2 个品牌载体、2-3个特色活动,将“e 支部”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 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强化党建驱动、教育联动、实践行动“三动计划”为抓手,实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格局。   —— 加强统战和群团工作。加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队伍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导。加强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设,创新工作载体和形式,发挥其育人纽带功能。   —— 加强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干部选拔教育管理,启动“胜蓝青马班”,加强青年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尤其是加强青年教师发展党员工作。   —— 强化人才工作领导指导。认真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实现每位领导干部都联系专家,每位专家都有领导干部联系“双覆盖”。   —— 继续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兴西村扩大集体产业的范围,为生产转型和美丽兴西建设提供支持。   —— 继续实施“固堤计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决查处侵害师生利益问题。   (二)持续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1131”方案,加强专业建设。继续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培育建设 2 个高水平专业集群。落实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2.0版,按照 《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精品课程、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3 个平台”建设。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机制改革,重点支持5个左右专业开展项目试点。规划新建 2 个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新建10 个校政企合作教育教学基地。推动自动化等 5 个专业筹备工程教育认证,重点支持 1-2 个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   —— 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落实思政课和大学外语改革方案。构建 2 个核心课程群或课程模块,建设 4 门省级网络开放示范课程,开发建设 10 门在线开放课程,支持建设 10门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支持教师与行业企业合编50部专业教材。   —— 继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科竞赛。继续实施“一院一赛制”,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和“挑战杯”等竞赛。   ——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科学谋划 2018 年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申报工作。继续实施教学研究成果和重大课题培育计划,遴选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70 项、重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10 项。   —— 继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与新西兰、韩国、港澳台地区高校的交流合作,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力争实现中外合作办学。   —— 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为行业企业培训员工的能力。扩大继续教育规模,提高对学校发展的贡献度。   (三)持续实施科研提升工程,全面提高科技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 科学谋划学校科研工作的顶层设计。筹备召开学校科研工作会议。   —— 健全科研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以校内绩效分配制度改革为契机,健全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 加强创新团队和平台建设。坚持“人才、团队、平台、项目”一体化发展思路,加快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 加强科研管理与服务。继续实施高水平成果和重大科研项目培育提升计划,遴选校级重大科技项目20项,力争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 2-4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10 项,全年科研经费到款额力争达到 3000 万元。重点培育国家级、省级科技奖项,力争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6 项。   —— 以校城融合发展为契机,主动融入地方科技创新体系。以我校先进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团队为依托,组 建中国“千人计划”(吉林市)碳材料研究院。以我校吉林市智能制造及物联网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为依托,加强先进制造业和大数据应用研究。以市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市校战略合作,推进“航空新材料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与吉林市星云化工有限公司 3D 打印技术的科技合作。成立清洁生产研究院等吉林市应用技术创新机构 2-3 个。   (四)持续实施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创新教育工程,稳步提高学科整体实力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 加强学科建设。遴选吉林省“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遴选学校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   —— 加强学位点建设,强化校内评估与整改。开展校内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学位点合格评估及控制工程学科学位点专项评估工作。加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专项评估整改工作。   —— 加强研究生招生和培养。   (五)持续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 整体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加大博士引进力度,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层次、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 实施高水平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海外引智培养计划和国内特聘教授计划,分别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聘请 10-15 名教授来校短期工作,强化人才培养和年轻教师培训提高。   —— 持续实施教师境内外培养计划。拓宽教师培养渠道,年内境内外选派研修教师 20-40 人。   (六)持续实施大学文化建设工程,提升学校发展软实力    —— 持续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十三五”时期大学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 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创建文明校园为主线,以学风、教风、校风建设为抓手,塑造校园文化品牌和优秀成果。   —— 以大学文化带动发展地域文化。培养义务讲解员,讲好龙潭山文化故事,大力弘扬地方特色文化。   (七)持续实施学风建设工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加强学生服务体系建设。   —— 优化学生奖助体系和评价机制。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校院两级评价机制。   —— 强化学生素质教育。   —— 加强招生就业工作。科学调整招生策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数量和质量。优化就业工作体系,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全面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八)持续实施人才培养服务保障工程,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有力保障人才培养   —— 加强财务和审计管理。科学制定财务预算,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切实抓好各级各类财政专项的申报。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工程应用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加快落实山体改造专项和后山平房拆迁后的设施建设规划。   —— 加强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房屋土地资产管理。强化资产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强化招投标管理。   —— 深化改革,强化服务。改革探索新型物业管理。加强房屋维修维护、陈旧管线改造和环境绿化美化。   —— 加强信息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平安和谐校园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办公的信息化水平。关心离退休老同志文化活动和生活。   (九)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有效激发办学内生动力   —— 根据学校“双高”建设需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综合改革,激发办学内生动力。   —— 继续推进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改革政策文件,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逐步提高学校事业收入,依据国家和省事业单位改革精神,推进实施新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十)团结奋进,求是创新,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更名大学工作    —— 科学谋划,扎实推进。科学谋划更名大学工作的顶层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扎实推进更名大学的申报工作。   —— 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对照教育部大学设置标准,查找差距,攻坚克难,补足短板。   —— 精准施策,夯实基础。高质量完成更名大学的申报材料和支撑材料,力争取得更名大学成功。   (十一)周密策划,积极筹备,做好60周年校庆工作   —— 坚持“隆重务实、传承创新”的原则,以“总结办学经验、凝练办学特色、汇聚办学力量、彰显办学成果”为目标,认真细致地做好 60 周年校庆工作。   —— 坚持围绕“厚韵甲子,筑梦起航”的校庆主题,制订校庆工作总体方案,精心策划文化活动、学术论坛、庆典大会等活动。   —— 积极开展设计校庆徽标、创作校歌、校史展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8 年,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进,求是创新,奋力开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征程,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竞争力强,影响力广,具有化工优势和鲜明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工科一流大学”而持续努力奋斗!

吉林化工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346次访问,全刊已有125111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