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工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喜迎党的十九大
不忘初心跟党走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成果综述 (二)
   期次:第267期      查看:54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注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更好地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校报编辑部特推出“喜迎党的十九大 不忘初心跟党走”专题栏目,从学校谋划科学发展的顶层设计、改革发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党建思政等方面对学校五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总结,并以此激励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进一步续写学校发展建设的精彩华章,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办学规模和层次取得较大突破,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抢抓机遇,稳步扩大办学规模,同时注重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全日制在校学生由五年前的 13200 人增至现在的近 1. 6 万人;2013年,学校整建制收并原吉林航空工程学校,建立了双吉校区,开办了高等职业教育;2014年,学校硕士研究生正式招生,实现了研究生、本科和高职三个层次办学。历经几代化院人的艰苦奋斗与探索实践,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优势日益彰显,“工程师的成长摇篮,管理者的培养基地”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确保学校事业科学发展
科学规划“十三五”时期发展。2015年,学校党委制定了 《关于学校“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原则意见》,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科学编制了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等七个专项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合理规划更名大学工作。按照国家更名大学指标体系,学校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实现更名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激发办学内生动力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根据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工程素质教育,积极探索“面向生产与管理一线现代工程师”的培养路径,构建了“一面向、三并重、三相融”的现代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实施综合改革,有效激发办学活力。2016年初,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制定了《关于深化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重点实施了职称评审办法、人事分配制度、校院两级目标管理改革。开展了教学单位资源优化配置改革,科学优化了办学资源,服务保障人才培养。
  稳步推进转型改革,主动适应战略需求。学校以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转型发展战略为契机,稳步推进转型改革工作。2015年,学校机械制造类专业集群转型改革试点获批。2016年,学校“工程应用实践基地”项目纳入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该项目已正式批准立项,目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2017年,根据我省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部署和要求,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就转型发展进行学习讨论,根据全校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经学校校长办公会研究、党委全委会审议,一致同意学校办学类型定位由教学型调整为应用型,现已申报吉林省普通高校整体转型改革试点。

吉林化工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180次访问,全刊已有1243327次访问